一起来看高明三镇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
| 招商动态 |2016-10-19
昨日,高明区杨和镇、明城镇、更合镇分别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,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工作成效,也展望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,并着重部署2017年的工作任务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各镇围绕“引领式、差异化、效益型”的高明发展之路,开创全新局面。
杨和 城产互动景镇融合
未来五年,杨和镇如何紧握机遇,踏上发展新路?昨日,杨和镇第十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回答。
过去五年,该镇围绕“新园区、新城区、新景区”下功夫,“城产人景”得以融合发展。在传统金属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,杨和镇重视招商引资、项目动工建设,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.81亿元,比2010年增长59.90%,年均增长9.8%,与此同时,借力生态资源做强休闲旅游。
展望今后五年,杨和镇镇长谢庆山信心满满。“依托金属材料企业集聚优势以及佛山一环西拓南环工程全面启动,杨和区位优势愈发明显。”谢庆山表示,下一步将以杨西大道为主轴线,整合周边土地资源,高标准规划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,吸引高层次、高产值、大投资额的龙头企业入驻基地,成为全区机械装备制造聚集区,打造“珠西先进制造高地”。
新园区的高端规划备受瞩目,与其平分秋色的旅游产业将如何走向?谢庆山认为,要整合好全镇生态旅游资源,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紧密结合。根据杨和独有的大地园林化景观,谢庆山提出新思路,“探索皂幕山景区发展民宿等生态旅游新模式,打造‘两天一夜’或‘三天两夜’的精品生态休闲旅游线路,发展成高明旅游生态小镇。”
皂幕山美景
明城 发展新兴产业 打造非遗特色小镇
昨日,明城镇召开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。
过去五年,明城镇坚持调结构,促转型,经济实力明显提升。2015年,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.36亿元,比2010年增长78.49%。如今,镇内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日渐壮大,以龙头企业德方纳米为例,该企业已顺利完成三期增资扩产建设。而智能装备制造业成效初显,民生福祉也不断增强。
明城镇镇长陈伟光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,在区委坚持走“引领式、差异化、效益型”的高明之路方向指引下,下阶段全镇要致力打造“历史文化名城”,建成“新兴产业强镇”,走出一条质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、结构更优、核心竞争力更强、具有明城特色的发展路子,将明城打造成为高明中部的核心城镇。
“到‘十三五’期末,明城要力争建成1~2家税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。”陈伟光说。他表示,全镇将发展新兴产业,努力打造珠三角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;将整合包装旅游资源,将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、泰康山旅游度假区、明阳塔森林公园、云勇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串联成珠。
三谭纪念馆前的“三谭”雕像
在主题特色小镇建设上,明城镇给出了清晰规划。全镇将走“文化教育+旅游+城镇化”的模式,重塑历史文化街区,以此打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小镇。
更合 发挥龙头作用 加快产业发展
过去五年,更合镇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。
作为农业大镇,更合镇实现了农业增值提效,拥有省级“菜篮子”4个,“合水粉葛”被评为“广东省著明商标”、“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”。工业实现强劲发展,成功引入招商项目(含增资扩产项目)32个,合同投资额达161亿元。此外,交通发展也是一大亮点,高铜线高明段、广明高速延长线、江罗高速等建成通车,大大提升区位价值。
在昨日召开的更合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,更合镇镇长潘海洋表示,更合镇力争到2020年末,工商税收总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,实现“四个一”:建成一家产值超百亿的企业、扶持一家注册地在更合的上市公司、引进一个大型的旅游项目、打造一批税收上千万的企业;同时,建成特色主题小镇和一批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。
更合农户正在田里作业
2017年,更合镇将重点引入大型的优质企业项目,通过龙头企业带动,优化产业布局,并突出企业服务,协助投资者破解用地报批、银行融资、企业招工等难题,协助重点企业理顺在增资扩产或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在第三产业方面,该镇更是借助日益完善的交通布局,致力以深步水、金谷朗、贝拉角庄园等为龙头,整合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,并推广农业生态旅游。
